1月13日, 包头市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上邀请到市委政法委、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就我市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政策和具体举措向全社会公开发布。
精准发力靶向施治
发布会上,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董存瑞介绍,在全市上下忠诚践行“一个创新三个实现”,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的火热态势下,我市印发了《包头市打造“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措施》),在打造“包你放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增质赋能,再启新篇章、迈开新步伐。
为让市场主体和企业家在包头感到“包你满意”的同时也能感到“包你放心”,市委政法委先后三次召开企业家、各类市场主体负责人、法务人员及律师代表座谈会,征求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多次组织政法各单位集体研究、修改完善,形成《二十条措施》。
董存瑞表示,《二十条措施》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问题导向。在广泛征求各类市场主体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聚焦我市执法司法领域存在的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治。二是突出营造宽松创新环境。推出更多柔性执法措施,优化涉企免罚、轻罚清单,进一步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大力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性审查。三是突出综合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与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公检法司全部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组建“重点产业链法务联盟”,提供精细化、优质化、便利化法律服务。四是突出抓统筹落实。市委政法委建立督办协调、案件通报、满意度调查等五项制度,紧盯督办落实,确保二十条措施落地见效。
提炼重点任务清单
“我们将二十条措施提炼为‘二三四五六’重点任务清单。”董存瑞介绍,“二”是组建硅产业链和稀土产业链两大“法务联盟”;“三”是搭建“包你放心”优商恳谈会、政法机关“开放日”和包联企业制度三个双向互动平台;“四”是建设警务服务站、法官工作站、检企联络站、公共法律服务站“四站”全覆盖;“五”是以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行动、执法问题专项整治、“挂案”清理攻坚、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和涉党政机关未执结案件专项清积五大专项行动全方位保护企业创新创业;“六”是建立专项执法检查、案件评查机制,督办协调制度,信息沟通协调共享机制,典型引路机制,清单化管理机制,引入社会化评价机制六大保障机制,为举措落地落实保驾护航。
市委政法委将以“爱包头、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为主要牵引,持续办好第一次政法优商恳谈会,做好全市重点硅产业链、稀土产业链法务联盟,加快推动优商措施落地见效,加快推出更多暖商实招,为我市全力打造“世界稀土之都”“世界绿色硅都”,再现火红年代、重振包头雄风提供强大法治支撑,让“包你放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品牌熠熠生光。
【答记者问】
问:请具体介绍一下法院在强化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方面有哪些想法和思路?
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李首原: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想法和思路有:一是全面落实和完善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和案件管辖制度,提高审判质效;二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引入技术调查官、专家陪审员参与技术类案件审理,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提高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水平;三是构建多元解纷机制,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通过“行政调解+司法确认”、诉前多元解纷调解等,深度整合各类纠纷解决机制;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通过公布审判白皮书、发布典型案例、法律“六进”等多种渠道,营造崇尚创新,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提高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意识。
问:检察机关在服务企业方面将持续开展哪些工作?
市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任勇飞: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检察责任。我们将以“包你放心”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为引领,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让企业家和人民群众能够有更好的满意度。严格落实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发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以及与市工商联联合印发“沟通联系机制的实施意见”,常态化邀请企业家“走进来”问计问需,“走出去”进行法治宣传、答疑解惑。充分发挥“检企(民)通”作用,组建企业家微信群,依托12309检察服务大厅,用足用好“包你放心”涉企案件绿色通道,确保企业和企业家来信“7日内程序性回复”“3个月内办理过程或者结果答复”。以优秀典型案例作为服务企业的抓手,总结自治区检察院发布“全区检察机关9件服务民营企业典型案例”中市检察院有5件入选的成功经验,持续培育典型案例,适时进行发布。
问:公安局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及柔性执法方面拟采取哪些举措?
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张威:一是严格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试行)》,对主观上没有违法故意,客观上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免罚处理,对采取非强制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二是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行跨部门联合执法和“互联网+监管”,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三是积极探索创新执法监管模式,下一步将结合实际推出《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涉企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实施清单化、项目化管理,形成工作闭环。
问:《二十条措施》中提出,组建“重点产业链法务联盟”,分领域提供精细化、定制化等法律服务,促进产业集群聚集和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具体将怎么做?
市司法局常务副局长左会军:组建重点产业链法务联盟,就是由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机构、仲裁机构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组成专业的法律服务团队,根据企业个性化的法律服务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优质的法律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和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问诊”。帮助企业查找劳动用工、投资贸易、知识产权、股权纠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成因。二是“治疗”。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发挥各类法律服务资源的优势,制定解决方案,为企业纾困解难。三是“预防”。帮助企业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商标专利、融资并购、对外担保等方面的制度,及时有效地规避法律风险。